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
  •   按检索    检索词:    高级检索
     排序:相关度 OA 时间 被引次数 点击次数 下载次数 共有10000条符合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301-320项 搜索用时 88 毫秒
[首页]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 末  页»
301.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A lipase-producing bacterium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soil and was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sp.. Its lipase yield was improved 2.25-fold by… …   相似文献
302.
  总被引:19,自引:29,他引:19
本文中的多孔菌系指广义非褶菌目中具有孔状子实层体的种类,按照现代分类系统包括担子菌门中多孔菌目、锈革孔菌目、褐褶菌目、糙孢孔目、革菌目、糙孢革菌目和红菇目中孔状子实体的种类,还有伞菌目、阿太菌目、鸡油菌目和木耳目中个别属,如网孔菌属、胶孔菌属、榆孔菌属、牛排菌属和纵隔孔菌属等的种… …   相似文献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09,28(3):315-327
303.
304.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210株海洋细菌中筛选出30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以N1为出发菌,用UV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其中的N1-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21℃下培养44小时,产酶最高。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8.0。30℃以下酶活稳定。… …   相似文献
邱秀宝  李彤  戴宏  袁影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3):138-141
305.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转基因家畜的乳腺生产人类重组蛋白,可以高效获得安全、足量的药用蛋白。本文针对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成功研制,从目的基因的选择、载体构建、转基因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提高转基因效率和外源蛋白表达水平的技术途径,提出了降低总体成本的战略措施。特别探讨了利用Cre-loxP系统发展“体细胞打靶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系”,高效生产乳腺生物反应器动物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306.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抑制剂的选择是放线菌分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了重铬酸钾对放线菌、细菌、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它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可作为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一种高效、便宜的抑制剂。本文还对HV培养基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307.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在难治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在体外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与抗菌药物作用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理盐水特氟隆系统孵育6d,可在特氟隆表面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经扫描电镜证实,它包裹在微菌落表面。应用环丙氟哌酸,甲红霉素,罗红霉素,穿心莲作用于生… …   相似文献
308.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比较了几种乳酸菌对胆汁酸盐的耐受性和pH值的残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0.2%的MRS或BM培养基上,婴儿双歧杆菌的生长速率受到的抑制最小,依次为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胆汁酸盐对其生长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1.5%、1.2%、0.5%和0.3%。在pH3时,嗜… …   相似文献
309.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JWL-IIB新型固体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仪对广州市18个监测点的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其月和季节变化势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室外空气微生物年平均含量为2,298cfu/m^3,室内空气微生物年平均含量为1,792cfu/m^3。各功能区的室外空气微生物平均含量(cf… …   相似文献
310.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水杨酸对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紫杉烷合成的影响。在适宜浓度的水杨酸诱导下,紫杉醇(Taxol)的产量提高了近3倍,同时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与巴卡亭Ⅲ(Baccatin Ⅲ)相应上升。通过对紫杉醇合成代谢途径的动力学分析,初步推断水杨酸的加入提高了10-DAB合成… …   相似文献
311.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某印染厂下水道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16,经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 (Micrococcussp )。该菌株最高可耐受 1.5g L左右的苯酚 ,对苯酚降解最适条件为pH7.0 ,温度 35℃ ,苯酚浓度为1.0g/L ,时间为 36h,降解率可达 99.6 %。试验还表明Hg+ 、Co2+ 、Ag2+ 等重金属离子对该菌株降解苯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降解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312.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对一株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 WSH|IP303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证了硫胺素是影响WSH|IP303生产丙酮酸的最重要因素。在硫胺素浓度一定(0.01~0.015mg/L)的前提下,提高烟酸浓度有助于加快耗糖速度。当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的浓度分别为8、0.015、0.4、0.04和01mg/L时,摇瓶发酵48h,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可分别达到52.4g/L和0525g/g。采用优化的维生素组合方式,进行2.5L罐分批发酵,在初糖浓度120g/L的条件下发酵57.5h,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69.4g/L和0593g/g,分别比摇瓶培养的最好结果提高了32.%和13%。… …   相似文献
313.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含发光酶基因luxAB的Tn5转座子自杀质粒pHNC3,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帮助下,转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HN01中小,pHNC3经自杀重组,其Tn5-luxAB转座插入HN01基因组中,从而赋予HN01以发光活性。挑取具有发光活性的HN01杂交单菌落,进行质粒快检和以lux… …   相似文献
314.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我国内蒙古地区天然碱湖样品中分离的200余株嗜碱细菌中筛选到一株产生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N6-27,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核甲基纤维素钠(CMC),氮源为复合蛋白陈,Ma2CO3浓度为0.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8.5,在50℃以下及pH6.0-11.0范围内稳定,主要作用废物为CMC,对滤纸、纤维素粉和结晶纤维素(Avicel)几乎不作用。… …   相似文献
田新玉  王欣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195-198
315.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昌乐5号(冬性)胚性悬浮细胞系的组成成分对原生质体再生频率发生影响,此种悬浮系是由混合型愈伤组织建立起来的,建成的悬浮系中含有2—3mm的小愈伤组织和分散好的几十至上百个细胞的细胞团。分别用悬浮系中的小愈伤组织和细胞团分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由小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显著高于由细胞团分离的原生质体的再生频率。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也作丁研究。… …   相似文献
316.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考察收录了我国毒蘑菇435种,对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文献常用的名称作为异名保留,纠正了以往文献中出现的毒蘑菇的拉丁学名,包括拼写错误和鉴定错误,同时列举出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17.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常规筛选方法从300多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中筛选到两株细胞生物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含量都较高的菌株(酿酒酵母,编号为Y-8和Y一111)作为实验出发菌.经单倍体分离、N-甲基-N-亚硝基-N’-硝基胍(MNNG)诱变和群体杂交等手段,从中选育出一株细胞生物量略高于实验出发… …   相似文献
318.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选用香菇生产中存在名称争议或者名称相近或者同一名称但长期在不同地区栽培的12株香菇生产菌株,以及用于种水平对比的豹皮香菇Lentinuslepideus和虎皮香菇Lentinustigrinus的4个菌株,共16个菌株作为供试材料,进行ITS和ISSR遗传分析,并用RAPD技… …   相似文献
319.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乙烯在跃变型果实的成熟过程中起着触发呼吸跃变和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细菌来源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降解乙烯的直接前体ACC,从而抑制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我们用PCR方法从假单孢杆菌中克隆到ACC脱氨酶基因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转入番茄(Lycopersicun esculentum)中。再生植株经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ACC脱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期的推迟时间与体内乙烯的抑制程度有相关性。转基因番茄植株乙烯的合成降低80%左右,果实在离体条件下可保鲜75d左右。研究ACC脱氢酶基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阐明高等植物体内乙烯的作用机理并为培育耐贮藏果蔬品种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320.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激光和微波两种物理因子,对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产量较高的生产菌HL11,发酵效价从2831 u/ml提高到4683 u/ml,提高了65.4%。所选育的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首页]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