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1.
9382.
9383.
扩增与已知序列相连的未知序列是一项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目前在棉花上应用的YADE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假阳性低等特点。因此,作者尝试将该法引入到昆虫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建立了适合于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YADE的技术体系。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在昆虫病原真菌穿透寄主体壁时起重要作用,作者在已克隆的球孢白僵菌类蛋白酶基因CDEP-1的基础上,利用YADE法,克隆类球孢白僵菌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CDEP-1的启动子CDEPP。序列分析发现:CDEPP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含有8个可能的碳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5'>(g/c)YggRg<3'和2个氮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相隔很近的GATA。这与CDEP-1的表达受碳/氮抑制的结果一致。本文的结果将会为研究CDEP-1的表达规律奠定基础。… … 相似文献
9384.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离、鉴定了乳酸菌素片生产菌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产生的热稳定性抗菌多肽AP31 1。浓缩的AP31 1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AP31 1对枯草杆菌蛋白酶、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AP31 1的抑菌活性随pH升高而降低 ,在酸性pH(pH2~ 4)条件下可经 1 0 0℃加热 30min活性不变。正丁醇可使AP31 1沉淀 ,当沉淀溶解于pH2的酸溶液时 ,活性恢复。氯仿、甲苯、乙酸乙酯、丁酮等有机溶剂对AP31 1活性没有影响。基于AP31 1可被蛋白酶酶解 ,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认为这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抗菌肽。… … 相似文献
9385.
9386.
9387.
9388.

通过PCR技术从HCV全长基因组中扩增并克隆到Core区、NS4区的部分优势表面抗原肽的基因和C33a基因。再将它们以Core,CC3c,NS4的顺序和C33c、NS4的顺序分别拼接融合成融合抗原CCN、CN。片段之间以Gly-Gly-Gly-Gly柔性连接肽连接。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拼接点序列正确。将融合抗原CN、CCN基因分别克隆至T7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质粒PET24(a)+,PET22(b)+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高表达分子量约为43kD、58kD的融合抗原,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经Ni2+IDA亲和柱纯化后,并对融合抗原CN、CCN的抗原性做了初步的鉴定。… … 相似文献
9389.
9390.
葡萄糖异构酶可以将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应用这种酶可以使葡萄糖浆中45%以上的糖分转化为果糖,使甜度大大提高,因而可用淀粉作原料生产出食用性良好的葡果糖浆。为了解决食糖供应不足,六十年代末期以来,葡萄糖异构酶的生产与应用的研究引起 相似文献
9391.
9392.
9393.
9394.
939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为分子标记,对28个属60个种的71个序列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探讨火丝菌科的属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广义的火丝菌科概念,表明该科是单起源的,显示5个主要分支。腐生或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囊盘被表面具有毛状物的15个属构成A分支,该分支中仅部分属之… … 相似文献
939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巩留县伊犁贝母的新鲜鳞茎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内生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Y1,该菌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时显示出不同的菌落生长特征,而且只在沙氏培养基中生长时才具有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由该菌及其发酵液制备的发酵液… … 相似文献
9397.
连续自由流电泳(Continuous free-flow dectrophoresis,CFE)自1980年起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将只能分析少量物质(1μg)的分析型电泳转变成能分离lg左右物质的制备型电泳,以达到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产品目的[1]。近年来CF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细胞分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备级电泳方法[2,3]。在连续自由流电泳中,一种恒定pH称为载体缓冲液的液体.沿垂直方向缓慢流过一矩形的电泳薄腔,电泳腔的两侧是电极室,能被横向地加上直流电场,欲分离的蛋白质混合物通过一根细管从样品入口处连续注入腔体,随缓冲液措径向流动,同时又向与液流垂直的方向迁移.每种蛋白质的侧移距离与它的泳动率、电场强度及它在分离腔中的保留时间成正比。在分离腔出口处,混合物中各种蛋白质根据它们的泳动率被分配在各股液流中并由腔体出口处的一组收集管收集。但是有许多次级现象能损害连续自由流电泳的分离结果,诸如沉降效应、电渗流、焦尔热和自然对流。本文报道了仪器的研和我们对模型蛋白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成功地将人和兔的红细胞分开。… … 相似文献
9398.
9399.
9400.
本文研究了滑菇(Pholita nameko)子实体阶段培养物中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HC酶)的活性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物中胞外CMC酶和HQ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左右,有酶活性高峰出现,酶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培养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在相应的子实体生长期间(以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CMC酶和HC酶活性很低(0—4u左右)… … 相似文献